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7月19日讯(记者 张欣 见习记者 程旭)“推动农业科技领域‘迭代式’关键研究,抢占基础研究制高点,突破农业科技前沿‘无人区’。”今天,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在农业领域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
陈发棣表示,学校深入解析农业生命科学的现象、原理、机制等,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提出作物疫霉菌“诱饵模式”致病机制模型,实现了生物互作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实施农业生物全基因组编辑、农业生物“干细胞”、食物-环境-人类大健康科学行动、作物表型大科学等计划。
此外,守住粮食安全,聚焦农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立自强。学校围绕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开展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等科技创新攻关,收集保存3.5万份大豆资源,深度挖掘抗病虫、优质、高产优异基因,实施“大豆南下行动计划”。攻克远缘优异种质利用“卡脖子”技术难题,创制的兼抗白粉病、条锈病优异新种质,解决了小麦两种主要病害抗原匮乏的困境,实现了新一轮抗原更替。
“学校立足江苏、侧重华东、辐射全国、服务社会,聚焦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耕‘三农’事业‘主战场’,高质量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陈发棣说。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